“SHENZHEN ARTRON,CHINA!”北京时间2003年9月29上午9:00。美国芝加哥费尔蒙特大酒店。
2003年“美国印制大奖”颁奖现场。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平稳地从美国印刷工业协会的主席——Mr.Mike Marcian手中接过2003年度全球印刷界最高荣誉奖"Benny
Award"的金色奖杯。在场近500余名来自全球印刷界的精英人士无不起身,为这名来自中国的同行鼓掌,也为中国印刷业感到惊 叹。
“从2001年1月印制《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书》为中国‘申奥’成功立下汗马功劳,到2002年1月印制《上海2010
年申博报告书》为中国‘申博’成功再立新功,到现在获得全球印刷界最高荣誉奖,这一次次的荣誉证明深圳雅昌的印刷水平已经跟国际接轨,中国的印刷水平已经跟国际接轨。”万捷用平静的声音从大洋彼岸给守在电话旁边的同事传回“喜报”。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深圳雅昌其实就象一个运动员,在参加国际比赛中,我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高难度动作,这些高难度动作给国内外的印刷业界一个惊讶:深圳竟然有这么厉害的选手?中国竟然有这么厉害的选手?”万捷在电话里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打了这么一个比方。深圳雅昌的高难度动作到底有多高难?记者在位于上步工业区内的公司办公楼2楼展厅里找到了部分答案。“看,这是2001
年1月印制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书》,是它打造了中国‘申奥’的‘金钥 匙’!”、“看,这是2002年1月印制《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报告书》,是它为中国叩开首次‘申博’
成功的大门!”
“当时由于国际奥委会规定,奥委会委员不能到申办城市考察访问,他们只有根据申办报告来投票。因此,申办报告的印制直接关系到北京申奥的结果。北京奥申委对几百家印刷企业综合评估以后,决定将申办报告印制任务交给雅昌。”公司总经理王小元谈起2001年申奥运报告的印制一事,就象在说昨天的事情一样,“申办报告必须在1月17日以前递交到设在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而雅昌公司接到这个任务时已经是1月9日夜晚。北京奥申委要求申办报告必须在1月14日一早发往北京。雅昌只有四天时间。更苛刻的是,北京奥申委提供纸张数量刚好够450套报告书用,损失一张纸都会影响报告书的数量和使用。”
这事关乎国家。雅昌不辱使命,全体员工四天时间内硬是完成了 同行认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02年1月,《中国申办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报告书》的印制任务再一次交给了雅昌公司,雅昌再次在时间紧、难度高、工艺复杂的情况下,再次圆满地完成任务,有力地配合了申办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工作。就这样,好风凭借力,接连成功打造“申奥”、“申博”两大国际“金钥匙”
的雅昌彩印,一时间成为国内外印刷行业的关注焦点。几年来由雅昌印制的大量精品图书纷纷在国际国内的赛事评比中获奖, 如:严钟义拍摄的大型文物摄影画册《敦煌》,代表雅昌第一次参加2000年“香港印制大奖”便技惊四座捧走了全场冠军的奖杯;王建军的《康定》、吕玲珑的《稻城•亚丁》也都获得了国际赛事评委们的高度赞赏。随着数字网络科技的突飞猛进,印刷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深圳雅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这一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石宗源署长的评价是:“相信雅昌。”
下文为余秋雨先生为《雅昌十年》所写的序言
就在我写这篇 序言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消息,雅昌荣获今年美国的印刷金奖。妻子连忙打电话给万捷表示祝贺,他的声音是从华盛顿传来的,正在领奖呢。雅昌获得国际大奖,已经不是第一次。我对于黄肤黑发的中国人在国际印刷评奖中夺冠的消息特别感到兴奋,兴奋得超过其他许多奖项,原因只在于,中国人本是印刷术的最早发明者。重新夺冠于现代,就像希腊在明年重办奥运会。欧洲人都承认活字印刷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又觉得真正使活字印刷术大展宏图的必定是字母化的文字系统,汉字没有字母,需要在数千枚活字版模中寻找搭配非常麻烦,因此,他们更愿意颂 扬十五世纪第一个用罗马字母的活字印刷术印制精美圣经的谷登堡,并高度评价这种印刷术在以后的宗教改革和科学文化传播中的重大作用。确实,由于文化本身的限制,发明印刷术的中国人在印刷行业中一直比外国同行艰辛得多,沉闷得多。但是谁能料到呢,领头者终究是领头者,不声不响才埋头几年,便一手捧走了金奖,挣回了从宋代毕开始的首创性尊严。任何一种尊严都不是孤立的。雅昌在为中国人挣回印刷术尊严的同时,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印制中国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报 告书的任务,这真是一种至高层面上的良性互动。雅昌要求把每一项彩印任务都提高到国际水准,并达到文化境界和艺术境界,因此,人们遇到了真正国际水准的大事,比来比去最后都找到了它。是的,它只是印刷,在有些人看来只是技术而已,但当代中国人中毕竟还有万捷和他的同事,能把技术提升为文化,提升为观念,提升为境界,最后,提升为万人瞩目的尊严。我这样说,并不是夸张其事。记得很多年前王元化先生告诉我,他年轻时在北京一所大学任教,当时北京的大学汇聚学者很多,无疑是文化中心,但可惜只有一家中等水平的印刷厂。学者、教授们要出一本像样的书,还是要找上海,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其实对文化传播而言,出书地比作者居息地更重要,结果上海由出版中心而慢慢上升为另一个文化中心。由此可见,印刷的事,似小实大。
由于雅昌,深圳聚集了其他不少印刷集团,早已成为当代中国印刷业的中心。其他地方当然也有不错的印刷业,但遇到头等要务,例如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连堂堂的北京和上海也要找到深圳来,找到被他们城里少数文人仍然视为“文化沙漠”的地方,来印制天下最精美的书籍。时间不长,才十年,雅昌已成如此气象,可见,文化的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只要心明如镜,又坚持不懈,总有佳绩。雅昌如此,深圳也是如此。几个月前看到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中国最有竞争力的城市”名单,深圳排入前四位,而列出的优于其他城市的首项竞争力,居然是文化!这大概会让一些人“跌破眼镜”吧?他们看不懂这种统计,看不懂当代意义的文化,就像看不懂深圳,看不懂雅昌,看不懂深圳的企业家王石和深圳大学的教师居然呼拉拉地一齐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是我相信,深圳以文化优势而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雅昌的功劳占了不少的比例。雅昌登上了另一座珠穆朗玛峰。原先,作为印刷技术,雅昌只在文化的边缘,作为边陲小镇,深圳只在版图的边缘。但是,时代的转型就是改变既定的方位,重组轻重主次。在这方面,雅昌是一个美丽的文化宣言,昭示着高层次文化转型的诸多秘诀。过完生日之后,雅昌将会如何度过今后的十年、二十年?它已经登上了让人羡慕的高度,接下来的便是高地行走,或者,凌空飞翔。祝雅昌一路平安。
我们都是毕昇的后人,我们都会关注雅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