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电影大师摄影展在沪隆重开幕
据中国艺术品网2004年3月26日报道:世界著名电影大师维姆·文德斯的世界巡回摄影展"地球表面的图画"中国展”的今天下午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幕。开幕式由上海美术馆馆长助理、学术部主任李旭主持,上海美术馆副馆长陈龙先生致开幕词,中国著名导演、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吴贻弓先生、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处处长吕晓明、德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以及本次策展人崔峤等参加了开幕式。
2004年2月至5月,世界著名电影大师维姆·文德斯的世界巡回摄影展"地球表面的图画"中国站将先后于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联手展出。作为世界上少有的有成就的"多元艺术家",文德斯大师本人将首次访问中国及北京,并出席相关艺术文化交流活动。
1945年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维姆·文德斯在世界影坛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代表。凭借自己独具魅力的作品曾多次荣获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一流电影节的大奖,与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和赫尔措格并称为"德国新电影四杰",是20世纪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New
German
Cinema)"的代表人物之一。1970年代,受当时美国公路电影的启发,和少年时对西部片的喜爱,文德斯开始拍摄属于自己的欧洲式的公路电影,并由此奠定了他以后的创作方向,开始了他在光影世界里的漫漫流浪。在他的著名电影作品包括《德州、巴黎》、《美国朋友》、《柏林苍穹下》、《直到世界末日》中,流浪与疏离成为文德斯电影永远的主角,文德斯也籍由这两个元素在银幕上创造出一个个充满诗意与虚空感的世界。
如果只用导演、作家、摄影家和旅行家来形容维姆·文德斯,就会局限了他的兴趣和工作范畴。其在摄影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点也不逊色于他的知名导演头衔,他的每一次摄影作品展都会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自1983年以来,他拍片和旅行时总带着一架老式全景照相机,记录下对他产生非凡触动的场景。他以独到的感性将镜头聚焦于美国、古巴的乡村、自然风景;日本的森林和寺庙;以色列的加利利湖滨;澳大利亚腹地荒漠中的无尽公路;无边的风景在我们眼前展开,地平线把世界划分成水、地与天;沙漠与山脉以它们的空旷和寂静令我们折服;哈瓦那、休斯顿、柏林或是耶路撒冷,房屋的立面令我们深深洞察文明的浮浅……
文德斯摄下的景观中总是避免人物的出现,但它们却又注满着"人的在场"这一强烈感觉,大画幅的图象近乎神奇地拉近观者与风景的距离。在图象的背后,是文德斯捕捉即逝瞬间的欲望,时间与历史的转瞬即逝、不同地貌的特质都折射出艺术家的想象力。每一幅历经时光冲刷而老旧的风景,在使单个瞬间变为永恒的同时,也映射着文明的演变。与运动的影象不同,摄影使文德斯能够给图象背景以与前景同样的重要性。即便是在系列作品中,每一幅照片都自成一体,无须前后而创造着自己的语境。简言之,它们是文德斯对无名景观的,发自直觉的存在主义诠释。
在摄影器材愈见先进,而且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的今天,维姆·文德斯的摄影作品依然是真实的、纯朴的,毫无花哨造作之感。他认为,摄影作品的精髓不是电脑做出来的,而是靠两只手端着相机捕捉到的。他使用6X7cm彩色底片,或者是6X17cm的全景式彩色底片,这些高分辨率的大规格底片既能做全景式的摄影,又能分辨细微到如霜花般的细节。
无论是旷野还是街景,无论照片中有无人物,悬挂在我们面前的都是真实的、自然的记录,没有任何所谓的"艺术加工",更没有当下甚为流行的"摆拍"。照片中体现出的所有艺术价值完全来自于照片的摄制者在按下快门时的感情投入。
自1986年至今,文德斯在欧洲、美国、日本举办了多次不同主题的摄影作品展,并曾进入威尼斯双年展、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等世界一流的博物馆,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摄影艺术家。
《地球表面的图画》摄影展首次于2001年在柏林国家博物馆汉堡火车站现代艺术馆第一次展出,2002年6月25日--10月1日于举世闻名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Bilbao Spain)展出,开展期间创下2002年全球当代艺术展览日均参观人数第二位的纪录: (每日3,066 -总共:
291,268), 仅逊于纽约MoMA的 Gerhard Richter回顾展 (每日4,020 - 总计: 333,695)。
《地球表面的图画》摄影展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追寻之旅。当作者回顾20年来的摄影作品,他感觉"地球其实是一个奇怪的不为人知的地方。"
维姆·文德斯把他的作品集起名为"地球表面的图画",以此强调它们是一个几乎全无人类的,从远处观看的自然或人造世界。我们看到的是地貌和城市,建筑与自然--拍摄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古巴和德国。它们不仅照亮了"地球表面"的多种伪装,也见证了文德斯沉思和惊奇的凝视。
摄影作品尺寸巨大,作品均系标准相纸印制的巨幅照片,及至幅长四米,风格雄厚超然,如同超越时间的绘画。所有照片均配以文笔及深度俱佳的说明文字,渗透文德斯对世界的爱心和沉静观察,观者会发现体会艺术世界和生活空间的全新角度。
展出的37幅作品大体上可分成6部分:
第一部分:198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包括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和亚利桑那州)"不为人注意的建筑与场所",6幅;
第二部分:1988年,澳大利亚"无可穷尽的荒芜内陆",6幅;
第三部分:1998年,哈瓦那"逝去的辉煌",4幅;
第四部分:2000年,日本"寂静的寺院",6幅;
第五部分:2000年,美国蒙大拿州"被遗弃的建筑与场所",4幅;
第六部分:2001年,纽约世贸废墟"令人心悸的爆心投影点",5幅。
此外还有三幅单张:一幅是1992年在柏林拍摄的"苏联军人",一幅是2001年在多特蒙德(德国城市)拍摄的"音乐会之后",一幅是2001年在德克萨斯州拍摄的"锁门的店主"。
120 页图文并茂的摄影展览图册
《地球表面的图画》不仅是摄影家拍摄的世界肖像,同时也是摄影家自己的肖像,反射出摄影家对世界的见解和理解。附有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馆长Peter-Klaus
Schuster对此世界级展览的珍贵文字资料。
最新思想结晶的文德斯书籍也将中文系列出版。德国著名的明镜周刊评价文德斯的文集:"文德斯是超然的魔术师。"除了电影领域,文德斯带领读者还深入到建筑,城市,录象技术,DV发展,时尚,旅游随笔等领域。此次推出的文德斯的心爱之作:《一次》和饱含细致洞察力的日记《我和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可以让人体会到文德斯在平常生活中的生命力和灵感,以及令人难忘和惊讶的的文笔。我们希望以此作为整个活动的点睛之笔,加深观者在视觉和思想上的理解。
作为文德斯大型中国巡回展的最后一部分,是他近年电影作品(英文字幕,DVD)的观摩展。


中国著名导演、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吴贻弓先生、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处处长吕晓明、德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在开幕式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