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18日,展览主题为“城市·重视”的“2005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在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开展,这是广州在继“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展览之后的又一大型影展活动。
展期长达40余天(1月18日—2月27日)的本届双年展是由广东美术馆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协办的。展出了由顾铮、阿兰·朱利安、安哥主策划的来自中、法、美、日、意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58个展览,其中包括5个集体展。开幕之际,组委会还组织了一个海内外策划人、摄影师、艺术家及相关领域学者参加的“社会变动与视觉再现”学术论坛。在主展场广东美术馆还有4部投影仪同时进行自动播放的幻灯演示活动。
本届双年展的主体部分由四个单元构成:“梦想城市与城市记忆”、“景观的意义”、“边缘与异化:城市作为现实”以及“游走者的视线”。但展览照片中,给记者印象最深的要数法国策展人阿兰·萨雅格策展的集体展——“摄影师眼中的巴黎”。这个展览反映了80年代巴黎发展的历史进程,展现了巴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摄影家们通过摄影这个媒介表达了他们的思想。尽管拍摄者们所谓的记录是有选择的,但它的确反映了当时巴黎社会发展的真实的一面。通过观看这个展览,使记者感受到巴黎这个艺术家的天堂,的确给了所有风格的“艺术家”一个自如创作的氛围,在巴黎有许许多多摄影师的作品令人折服。展览中,除有国内摄影界熟知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马克·吕布的一些经典之作,罗伯特·杜瓦诺的《白杨树的暗门》、《梦的创造物》、《兄弟们,多克特·勒塞纳街》,威利·罗尼斯的《市场》、《雷诺的锻造车间》、《旺达的颤抖》及布拉塞的《夜巴黎》等诸多作品都同样令人叫绝。
1月19日和20日,组委会还在广东美术馆多功能厅组织了数十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社会变动与视觉再现”主题,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拓展艺术思维的学术研讨,使摄影师、艺术家的展品从现象层面上升到了理性的层面。与会者讨论了影像文化及与之相关的许多话题,“呈现与评价”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丰富性与诸般问题。多数人认为影像是最直接最真实的有助于辨认事物的媒介,在全球化时代,摄影是沟通的一种桥梁,甚至可以通过它交流文化。
来源《人民摄影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