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当关笑到最后 总决赛状元 李伟坤
个人简介 珠海特区报摄影部主任、珠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从事摄影20多年,有1000多幅摄影作品在国际、国内影赛中获奖。先后荣获第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开拓杯奖,1998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广东省第六届鲁迅文艺奖、珠海市2004年度文化人物。
在前4站擂台赛中均有斩获的珠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李伟坤终于笑到了最后,他在分站赛中入围的一幅作品《乡村大款》,以精彩的纪实风格、传神的人物表情在最后一刻击败《捕获》,成为最终的获奖“大款”。当他独自站在领奖台上,双手高举起奖牌和本次大奖———佳能EOS20D时,黑黑的脸上绽放出舒心的笑容,坦然地接受大家的鼓掌与喝彩。
在本次“岁末南国大拜年”活动中,李伟坤作为摄协主席不仅亲自指挥第一站的组织、安排、接待工作,还在战略战术、投稿技巧上反复琢磨,主动放弃了当评委的资格。身先士卒带头参赛、英勇善战的他带领珠海的发烧友弟兄们,为了捍卫团体荣誉一路拼杀,一人为珠海摄影家协会独得了19分,最终拿下总决赛冠军笑傲群雄。
获奖感言:这次活动,是《中国摄影报》在为影友们搭台;无论对组织发动,还是作者创作的热情和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影友的集体荣誉感。对我个人而言,是对自己艺术水平的一次测验,促使我还要提高精品意识。
高手出马一个顶俩 总决赛榜眼 黄楚中
个人简介 番禺影友数码冲印中心总经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番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曾先后获得二十届国展银奖、二十一届国展铜奖和最佳数字影像艺术奖、二十届广东省展金奖。
来自番禺的黄楚中是近两年广东摄影界杀出的一匹黑马,在去年的第二十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上,他一人连中六元,令所有人都刮目相看。擂台赛开赛后,他始终没有露面,没想到在最后的新塘赛站突然现身,他放下手里的数码冲印店带来3幅作品前来参赛。有影友见他也投了稿,嘴里直呼“完了完了”。大赛中,他5天前刚刚拍竣的作品《捕获》一下就“捕获”了评委的心,不仅夺得新塘赛站的第一名,而且在最后总决赛中,也藉此一举拿下总决赛亚军,成为凯旋之夜的大赢家。他对自己的参赛十分自信,一投稿就断言获奖是八九不离十,并用一句“我是用脑子在拍”道出了摄影的真谛。
获奖感言:我这幅获奖作品是把相机调整到连拍的状态,在8张中选取了最好的一张。作品抓取了最好的瞬间,逆光勾画得非常漂亮,有通透感,而且画面有动有静,鸟的翅膀形态也十分优美,对角线构图,最为吸引人的地方是动物的眼神,小鱼的挣扎形成的动感。我的获奖作品多是在身边拍的,只要仔细观察、功夫到家,在哪儿都能拍出好照片。
年轻侠客勇闯前三 总决赛探花 龙鼎中
个人简介 1996年,邵阳师范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后在邵阳市三丰广告公司工作,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摄影、美术,现在邵阳市金拍丽数码影楼工作。近两年有多幅作品获得全国影赛大奖。
提起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还很陌生,但只要提起在二十一届全国影展商业类金奖、中国丽水国际摄影大赛铜奖、第二届全国“群艺杯”摄影艺术展览银奖的《无奈的生灵》,可能会唤起你的一些记忆。别看名字略显老成,他可是个名副其实的新星。当记者电话通知他入围总决赛前三甲,并且是总决赛中惟一一个广东省以外的获奖者时,他很开心,表明自己重在参与,贵在自身的平和心态,对小有收获的结果表示满意。他说,这一次“岁末南国大拜年”摄影比赛活动,虽然广东的强手如林,但我觉得也是一次考验与学习的机会,所以毫不犹豫就参加了。由于平时积累的数码摄影作品数量可观,考虑到评委们的地区差异和审美观、价值取向的不同,采取了全面出击的策略。这次5个城市他共投了23幅作品,除珠海只投了3幅外,其余4个城市都各投了5幅。
获奖感言:我认为就“画意摄影”而言,应更专注于美的意境诉求,而对于产生的工具与过程,则可以“不择手段”。我感觉使用photoshop创作,比传统的暗房具有更大的自由与灵活。操作技巧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提高自己对美的认识与感悟,与美的境界相呼应,“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将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下去。
手捧秘籍首站夺冠 珠海站冠军 刘伟良
个人简介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深圳企业家摄影协会会员;现任广东大亚湾核电服务集团副总经理、深圳市核电科达物业公司董事长等职。2001年夏,以荷花呼应“核电”,举办首届荷花展,一时成为深圳深南大道上独特的景观。由此,他深深迷上了荷花摄影,跌进这个看似风光妖娆,其实大有洞天的摄影艺术世界。
在珠海第一站的擂台赛上,刘伟良可谓是旗开得胜;他的名为《竹韵》的系列组照在900多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现场的影友看了这组作品,认为无论从成像还是拍摄手法,都极像石广智的《清风竹影》,还以为摄影家石广智也前来打擂呢。一问得知,他就是看到《中国摄影报》上石广智的摄影佳作后便动了求学之心,随后辗转联系到石老师,并第一个购买了他在去年11月份才出版的新书《金奖之路·石广智获奖摄影作品解读》。于是便照葫芦画瓢,反复拍反复揣摩,并按照书上介绍的摄影技巧和方法经多次实践,最后才完成了这组作品。有影友说,刘伟良的获奖,让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又“看到了希望”。在学习摸索阶段,摄影和绘画一样,临摹大师的作品未必不是一条捷径。
获奖感言:摄影必须不断创新,现在摄影比赛比的就是创意。参赛者要多研究每次比赛获奖的作品,多请教有比赛经验的人,要对当前比较流行的拍摄手法心中有数。感谢中国摄影报、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佳能(中国)有限公司精心组织的“岁末南国大拜年”擂台赛,让我们广大影迷得以亲睹多位摄影大师的风采。活动不仅为大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还推动和促进了广大摄影爱好者创作水平的提高。
数码高手未露真容 湛江站冠军 贺肖华
个人简介 湖南邵阳人,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在海军驻湛江某部工作,少校军衔。1996年进入摄影创作阶段,擅长纪实摄影和数码创意摄影。2004年荣获第二十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奖3个;中国丽水国际摄影大赛创意类银奖;“聚焦西部”全国摄影大赛纪实类一等奖。
当我们大拜年直通车从珠海一开到湛江时,欢迎我们到来的就是一个小型露天影展,它让我们一下子就认识了贺肖华的名字。在湛江进行的大拜年第二站擂台赛上,贺肖华以不俗的实力捍卫了湛江的荣誉,获得了一个1等奖、3个优秀奖。可直到整个活动结束,我们也没能一睹这位“冠军”的真容。听说作为数码高手,他已经先期跑到第一站珠海听了曾家杰老师“做个纯粹数码摄影人”的讲座,但这时我们还不认识。之后我们采访他,他对因为出差没能赶上参加湛江活动也深表遗憾,称这次活动“有如寒冬里的一壶热酒,令广大影友兴奋不已;又如一桌年夜大餐,让大家跃跃欲试。”面对这次高手云集的比赛,他也采取了一些策略,挑选作品时,将重点放在纪实类组照和数码创意摄影上,结果收获颇丰。尤其是一等奖《曾经的伊甸园》是在赛前赶制出来的一幅新作,他用了在福建武夷山拍的人体与枯树、在广东湛江拍摄的云彩和沙滩等近30幅素材照片,花了100多个小时合成制作而成。
获奖感言:目前我主要从事“主动式”数码创意摄影,即心目中已有一个超现实的创意影像,然后根据它去拍摄素材,最终在PhotoShop中合成。在拍摄素材和制作过程中,又使心中的那个影像更加完美,更能表达我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这其中,重点和难点在于创意。这次活动,促进了《中国摄影报》与广大读者、影友的进一步了解。尤其是几位老师的精彩讲座好评如潮,对大家启发很大,对今后的创作有较大的帮助。
自家门口一枝独秀 深圳站冠军 欧阳宏生
个人简介 2000年开始热爱摄影,几年来跑遍祖国东南西北,先后6次参加《中国摄影报》的创作采风团,四进西北,六赴西南进行摄影创作。有20多幅作品荣获国际、全国及省级影展金银铜奖。
在包揽了大拜年活动的第三站深圳赛站冠、亚军,连现场抽奖都通吃后,欧阳宏生算是当晚最开心的人了。他不仅是多次跟随本报摄影采风团外出创作的团员,而且早在珠海站就提前露了面,不过那时他是以深圳福田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的身份到场的。为了办好在深圳的擂台赛,作为组织者他一直在珠海站的赛场内“现学现卖”,从条幅悬挂到会场布置,从评选程序到接待安排,他把所看到的都通过电话传达给深圳的同僚,那认真劲儿与他拍照片时的劲头儿如出一辙。
从珠海、深圳、惠州再到增城新塘,他几乎伴随了我们一路,着装却从西服革履到散腿七分裤、光脚穿凉鞋,一副人在江湖的打扮妥贴随意。聊熟了,才知他自从搞起摄影,身体好了,别的都不想了,德国“大奔”卖了买摄影器材,开着小奥拓可劲儿满世界跑,不亦乐乎。这次赢得分站赛的大满贯着实也让人看到了他的实力。
获奖感言:为了这次擂台赛,我准备了80幅作品参赛,后因为每站只准投稿5幅,只好割舍掉55幅。结果这次我共拿了6个奖项,为深圳市福田区摄影家协会赢得擂台赛团体冠军立了功。说起窍门,没别的,只有勤奋加投入。趁新春到来之际,我要感谢《中国摄影报》给了南国影友一个互相学习的好机会。恳祝擂台赛在祖国各地全面开花。
机缘巧合一投中的 梅州站冠军 王 粦
个人简介 1984年开始学摄影,是原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第一期学员;1986年下海创办惠州市黄山影业有限公司,现为公司董事长。2001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乡音———王粦惠州风情风光摄影作品展》,近年来致力于客家文化题材摄影创作研究,并于去年出版《回家———土地与客家人》画册。
老婆说他去年运气好得很,做什么都有如天助一样;这次年终梅州擂台赛夺冠,仿佛又印证了这句话。要不是记者去年8月在一本名为《回家》的画册上结识了他,要不是在出发前随便通知他有这样一次比赛,也许这个在广东惠州摄影圈已经很有名气的王粦还不会时隔这么短,就又上了一回《中国摄影报》。梅州一役,他一投中的,而且是在所有分站赛中投稿量最多的一站胜出,实在不能不让他喜出望外。
王粦为了摄影而下决心下海经商,如今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影业公司,正准备全身心地从事他痴迷的摄影;看他得奖的兴奋劲儿,似乎远远超过了他做生意的劲头。
获奖感言:摄影对我来说,是一份工作,也是一种爱好,因爱好而成为工作。参加这次《中国摄影报》举办的擂台赛活动,在评审现场好好感受了一番心理刺激。评委老师们告诉我:“之所以大家一致把《土楼春秋》评为第一名,是认为需要这类照片来呼吁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独行侠五站得七奖 七中女侠 吴惠英
个人简介 投身摄影事业已五年有余,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士、广东省人像摄影协会会员。1976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从医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摄影,从此便着魔般深深爱上了它。
熟识吴惠英的广州影友,都称她是个“独行侠”,她为了拍照经常一个人走南闯北。初涉影坛时,从参加本报的创作采风小试牛刀,到获得本报“佳能竞苑”月赛年度积分优胜者,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吴惠英获得了包括国际影展、全国影展在内的大、小影展影赛100多个奖项。但可以说,是这次“岁末南国大拜年”的擂台赛使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她一人独得5个赛站的7个奖项,成为频频上镜、名副其实的获奖专业户。当记者问到她成功的秘诀时,吴惠英说:“创作的积累和精心的准备”。
获奖感言:多年来,《中国摄影报》就像我的良师益友,使我增长了摄影方面的理论知识,给我机会参加采风创作活动。参加这次活动,让我结识了一批热爱摄影的朋友,欣赏到摄影高手们的精彩作品,感受到置身评比现场的那种刺激、兴奋与紧张,很有意义也很好玩。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种带现场交流性质的互动活动。
来源《中国摄影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