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新闻摄影界有几件令世人关注的重大事情,显现了中国新闻摄影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性突破。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件:一是囊括改革开放25年间中国新闻摄影事业巨变历程和成果的一部大书《中国新闻摄影通鉴(1978—2003)》的问世;二是体现中国新闻摄影将在世界上发挥重大作用的首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全面启动。
一、中国新闻出版史上的鸿篇巨著
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25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举全会之力,花一年时间,在2003年年底编辑完成的《中国新闻摄影通鉴》于2004年5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部《通鉴》,囊括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5年间以及1983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20年间,中国新闻摄影事业出现的方方面面重要情况,全方位、高角度、多层面地反映了中国新闻摄影界发生的历史性巨变,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新闻摄影在中国新闻史上所创造的黄金时期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和历史教训。
《通鉴》由胡颖主编,穆青题写书名,全册分“序篇”、“概貌篇”、“理论篇”、“辞目与著作篇”、“记事篇”、“机构篇”、“人物篇”、“作品篇”、“版面篇”、“鸣谢篇”十大篇。共收入200余万字、1200余幅照片、100个报纸运用照片版面;251篇论文精选、450余幅(组)新闻摄影代表作、近1000位人物简历,150余家新闻摄影机构,500余部新闻摄影著作画册,108条新闻摄影辞目。大16开本,1000余页,铜版纸精印精装,可谓鸿篇巨著,摄影百科。
《通鉴》出版发行后,引起新闻界、摄影界的热烈反应,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部重要文献,一部新闻摄影史书、理论书、辞书、教科书,具有重要学术、审美、实用价值,一部大书好书。
二、打造世界新闻摄影文化新品牌
2004年5月,由中国记协上报的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申请举办的“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得到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正式批准。
“华赛”确定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该主题显示了“华赛”最主要的特点。确定这一主题,就是倡导新闻记者和摄影师通过自己的新闻摄影作品,履行自己的光荣的社会职责,将人世间应受弘扬的真、善、美铸成永恒,将人世间应受谴责、鞭笞的假、丑、恶贬为永恒,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境界发展,完成新闻摄影纪录现实、推动现实、保留现实的重大历史使命。有了这样的主题,“华赛”才能产生它的激动与震撼,才有可能形成它的鲜明特色与独特风格,树立于世界新闻摄影文化之林。
“华赛”按着国际通行做法,评选世界各国新闻记者和摄影师拍摄的年度新闻摄影作品,每届评选年度最佳奖一个,7项14类(每项分单幅与系列两类)的14个金奖、28个银奖、42个铜奖,100个入选奖。
三、新闻摄影理论观念有新的发展
6月26日至28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与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华南分社在南宁联合召开“2004华东—华南地区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10月25日至29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桂林召开“第十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两会研讨的重要议题是“加快完善科学高效的图片报道机制”和“加强建设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大新闻摄影队伍”。
这两次研讨会,进一步明确图片与文字并行的报纸载体地位;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图片报道机制,才能保证图片主要载体地位的落实;设置主管摄影报道的副总编辑或图片总监,建立从策划、采访、编辑和版式设计以及后期印刷、市场反馈调研等一条龙图片报道运作机制的工作流程制度,这些都应该加强研究与实践。为了适应新闻摄影事业发展需要,应建立“大新闻摄影队伍”概念。这个“大新闻摄影队伍”概念,与近几年研讨并取得共识的“大图片采编格局”和“大图片编辑理念”形成了新闻摄影变革中的三个理论支柱和三种实践发展态势。
四、新闻摄影报道水平有新的提高
在体现2004年新闻摄影报道和评选水平的提高方面,有几件有影响的事情:一是9月28日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13件新闻摄影作品上榜上有名;二是7月15日,人民摄影报在山西晋城举行了盛大的“金镜头”颁奖典礼,为一批优秀摄影记者颁奖,并出版了“金镜头”大型画册。来自全国和海外的90多名获奖者、100多家媒体记者共500余人参加,颁奖活动集颁奖、展览、交流、采访为一体,开启了全国新闻摄影界颁奖活动的新思想、新举措;三是8月间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新闻摄影记者拍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如《刘翔飞起来》那样的精彩之作;四是,各级报纸普遍增多了关系到国计民生、百姓生活的新闻照片,或者像任长霞、牛玉儒这些感人的先进模范的摄影报道,而有关领导人活动的时政摄影报道的比例明显少多了。
许多读者反映,现在报纸的新闻照片好看多了,新闻摄影的表现主要对象是普通百姓中的“小人物”,是人民普遍爱戴的英雄模范人物,而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的摄影报道,则突出了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为民新风,像胡锦涛同志过年进农家包饺子、与艾滋病人握手交谈,温家宝同志亲自帮农民讨工钱等新闻照片。新闻摄影在选材与表现手法上的这种新进步,是新闻摄影报道实践“三贴近”原则的生动体现,而这一变化的背后则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为政新风的形成与发展。
来源《人民摄影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