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幸运
在“崇高美的历史再现——顾棣摄影艺术生涯60周年回顾展”现场,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沉稳厚重的中年人,还是略显稚嫩的年轻人,那些浓缩着历史进程的影像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让他们驻足,让他们感慨与回味。
当顾棣这个“红小鬼”从沙飞手中接过数万张八年抗战的摄影底片,并同时接受了“人在底片在,人与底片共存亡”的命令时,这位12岁参加革命、16岁开始摄影生涯的摄影老兵从此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尽管踏上这红色之旅意味着艰辛与牺牲,顾棣仍然深深地被摄影艺术的巨大魅力所吸引。更有幸的是自与摄影结缘之日起,他便得到沙飞、石少华、吴印咸、郑景康几位摄影大师的悉心栽培和指点,大师们的风范和渊博知识,熏陶着这个聪明好学、上进心强的年轻人。
60年来,他以照相机为武器,以摄影为终生职业,实践着恩师的谆谆教导。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和战友们用生命保住了数万张纪录革命战争历史的无比珍贵的摄影底片,并在解放后用科学分类的方法,把全部底片整理归档,成为中国革命历史文献中的瑰宝;和平时期,在摄影档案岗位和文化部门工作期间,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火热的生活和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发表摄影作品6500余幅,保存5万余张底片,合作著书5部(已出版4部),发表文章百余篇,个人撰稿超过150万字,还有50余万字的文稿尚未发表。在著书立说的同时,60余年如一日,坚持天天记日记,这些从1940年开始至今累计305本(丢失23本)、约1500万字的日记,记录着顾棣60多个春秋的战斗、生活、学习历程,作为历史的鉴证,日记本身也成为革命摄影史的组成部分。从字里行间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烽火硝烟,而且让我们听到了老摄影家再次吹响的冲锋号角。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无论是人在顺境,还是身处逆境,顾棣“把摄影当作终生职业”的信念和革命责任感促使他机不离身,笔不离手,用相机凝聚着时代进程中的点点滴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不仅是中国摄影界从记录革命战争到建国55周年历史的第一人,更是中国摄影界的宝贵财富,是一部“活”的摄影百科全书——历史真幸运,现在和未来更是幸运的!
在顾棣60年的摄影历程中,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傲人的军功章。有的只是他视若生命的几万张底片和浩瀚的笔记,如果你要查找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图片史料,他是最好的人选
,他是心中有目录,手中有记录。无论是谁,只要需要,他都会热情相助,没有丝毫保留。他的勤奋敬业、廉洁自律、淡泊名利、大度谦和的人品,已深深地融入了这些历史性的作品中。在散发着平静和平淡的作品中,我们读到了历史匆匆的脚步和生命的点滴瞬间,读到了其60年的一以贯之的人格魅力。“崇高美的历史再现”不仅是其跨度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摄影作品所反映的时代崇高的精神,同时也印证了顾棣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平凡中见崇高。(本报记者 贾晓霞)

优待俘虏

炼钢去

分浮财

看战绩展览

人民公仆
来源《人民摄影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