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世界》:摄影人不想说再见

  


    《中国摄影报》讯 自10月中旬起,本报不断接到热心读者的电话,询问同一个问题:“《瞬间世界》怎么了?”其实细心的观众只要打开央视国际网站“国家地理”频道的“瞬间世界”专栏,就会发现一行红字“此栏目已停播”。
    据媒体报道,10月8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大改版,包括《综艺大观》在内的不少栏目停播,停播名单中包括由《瞬间世界》等板块组成的《艺文手册》。为了解《瞬间世界》停播原因及其影响,把握电视摄影类栏目的生存状态与发展前景,记者走访了有关人士。
    停播幕后
    就停播的问题,记者首先采访了《瞬间世界》栏目制片人刘蕾,她未作正面回答,只是两次诚恳地说:“感谢摄影界多年来对《瞬间世界》的大力支持和厚爱,《瞬间世界》停播是中央电视台三套节目整体改版的需要,对此我深表遗憾!别的我真的不好说什么,只想借《中国摄影报》感谢全国的摄影家和千万影友5年来的支持,没有他们就没有《瞬间世界》。”
    据曾担任《瞬间世界》执行主编的摄影家鲍昆了解,《瞬间世界》作为一个专门播放摄影内容的电视栏目,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鲍昆介绍说,《瞬间世界》是综合栏目《艺文手册》的子栏目。《艺文手册》周一至周五在综艺频道同一时段播出,播出一些如舞蹈、摄影等带有一定文化色彩,但又属文艺门类的节目。行政业务隶属于央视文艺中心,在电视台节目运筹经营中属于填空式的栏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持播出的连续性。因其播出时段都是低收视率时间,在电视台总体经营中没什么地位。设立《瞬间世界》与其说是对摄影的关怀,不如说是为了填补时间上的空缺。央视综艺频道停播《艺文手册》,《瞬间世界》身在其中,自然被“株连”。
    停播《瞬间世界》,鲍昆认为,电视节目的生存是和收视群体、广告效益共荣的。在全面建设市场经济的今天,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也开始市场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似乎有些理所当然。但他同时对近两年收视率的反馈手法提出异议。收视率本应该分门别类具体分析,在不同收视人群的限定前提下采集的数据才真实可信,但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是将全国人民作为一个大分母,于是所有专业类节目的收视率都显得极低。
    央视社教中心曾拟请鲍昆去十套科教频道将一个栏目改造成摄影栏目,但最后也因为收视率原因,那个要改造的栏目被淘汰出局。
    作为同行,贵州电视台摄影栏目《光影再现》制片人陈纲对《瞬间世界》停播深表遗憾,他说:“《瞬间世界》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瞬间世界》之前,也有电视摄影节目播出不久就夭折了,许多具体问题并不是制片人能解决的。我想主要原因还在于各个电视台或频道自身对栏目的总体调整和规划。”
    《瞬间世界》停播是中央电视台节目正常调整的结果,引入收视率因素对节目进行考核,实施末位淘汰是电视台采取的最公平、也最无情的方式。
    生存现状
    鲍昆感到,《瞬间世界》早期的节目是比较好看的,在编排和镜头运用方面都较讲究,也有一定信息量。但在他接手前那一段,就略显粗糙:形式上不说,内容单调且不专业,给人以凑时间、敷衍的感觉。
    加盟《瞬间世界》后,鲍昆对节目做了些调整,加入了信息板块“瞬间时讯”、陈仲元的“器材介绍”、专家照片点评和观众服务等。对摄影师的介绍,也开始尝试走出演播室,采用纪录片形式。另外,他还计划着拓展选题,关注与摄影相关的话题,如人文、历史、商业、信息、IT生活等,希望既能提高影友见识,又增加节目趣味性,吸引更多对影像感兴趣的社会白领阶层收看。应该说,这些尝试都是力求加强节目对观众的亲和力和互动性,获得一定成功,但深入下去却困难重重。最强的反对声音便是:《瞬间世界》身处综艺频道,应该以娱乐性为主。
    鲍昆说:“每周一报的收视报告像一把利刃,搅得人心神不宁,逼迫你为了生存不得不去迎合。于是,遭到广大影友反对的《名人相册》登场了。也因为此,收视率在那个时段奇迹般地上去了。我想当时支持收视率的不会是广大影友,而是与摄影毫不相干的追星族。”后来的改版进一步尝试娱乐化,很有市场的陈仲元主持的器材介绍也变成了情景剧。
    鲍昆认为,电视制作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有事业心的团队,《瞬间世界》在这方面的不足也是制约节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贵州卫视的《光影再现》。陈纲说:“《光影再现》除极少数编导对摄影了解一二外,其他人的摄影知识仍是一片空白,这在节目的制作上表现为,编导在选题、撰稿、拍摄、交流、剪辑等过程中显得被动、无序,不能把握节目重点,致使普通观众看不懂,专业人士不屑一顾。”
    定位分析
    《瞬间世界》数次改版都是为提高收视率,更好地为摄影界服务,也在专业性与普及性上做过许多探索,但就摄影爱好者这个巨大的群体来说,最希望得到的还是实用、可操作的信息,这或许正是作为平面媒体编辑的陈仲元能从此节目中迅速蹿红,成为摄影界大明星的原因。
    对电视摄影类节目如何定位,鲍昆的体会是:走专业的大众路线。即在普及摄影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收视群体,但不能偏离摄影。除要求节目具专业性外,还要在其中渗透文化意识。对观众来说,前者是必看的,后者则是耐看的。两者关系处理好,就一定能成功。陈纲认为,电视是普及率极高的大众媒体,《光影再现》也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大众化上面,受众以业余影友和普通观众为主。当然也有一些相对专业的内容,如对摄影摄像理论和艺术特征的探索研究,对影像界最新动向的关注剖析等。
    鲍昆说:“电视的优点是快捷和形象感强,缺点是信息量不大,每分钟单位语言流量是150个汉字。半小时除去3分钟片头、片尾和片花,实际上只有4000字内容,再加上主持人不可避免的‘口水化’语言,真正能留给观众的内容最多也就3000多字。这只相当于阅读两页杂志。所以电视是典型的快餐文化,想将任何一个话题谈透彻几乎不可能,况且还要为保持视觉活跃、满足多种需求而分成若干板块。电视的独特优势在于可直观地展示事情过程,可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展示人物表情与内心世界。前者非常适宜表现摄影技术活动,后者可将人物亲近地介绍给观众。这两种特点都是纸质传媒无法比拟的。”
    陈纲认为,电视办摄影栏目有弊有利,在策划和制作中要扬长避短,展现摄影人物、摄影技法、摄影活动等都是电视的强项,摄影作品欣赏品评则是弱项。电视摄影类栏目要进一步加强与平面媒体互动合作,在形式上互为补充,在经济上实现双赢。
前景预测
    虽然《瞬间世界》已停播,但该栏目组今年发起的瞬间世界摄影俱乐部仍坚持每月一次的固定活动,活动日程已安排到了明年3月。俱乐部负责人卓军说,《瞬间世界》的停播让广大影友有“痛失良友”的感觉,但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俱乐部。
摄影爱好者对《瞬间世界》的关心正是其生存基础,节目一旦停播,摄影界的痛惜便表露无遗。俱乐部活动时,总有影友探询《瞬间世界》能否尽快恢复,得到的答复是:可以向中央电视台总编室栏目组反映。
    鲍昆分析道,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摄影作为大众艺术也蒸蒸日上,根据收视率推断,《瞬间世界》观众应在500万到1000万间,忠实观众应有三四百万人。这个收视率对《新闻联播》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任何摄影器材厂商都是目标极准确的巨大受众群。喜爱摄影的人群快速增长,大众化的电视媒体却放弃和忽视这一现实,是十分遗憾的。更重要的是,摄影是现代影像文化的主角,而影像文化又是当代文化最主要、普及和活跃的构成因素之一。
    与《瞬间世界》停播相比,贵州电视台的《光影再现》却在开播一年后悄悄扩版,该台台长李新民对这个栏目的设计是逐步实现每日播出,最终创办摄影休闲卫视频道。
陈纲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读图时代,摄影异常活跃,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应该逐渐看好,还有什么能阻挡摄影在电视领域传播和发展呢?《光影再现》有着台里各方面的支持和全国影友的厚爱,因而要总结其他电视摄影栏目的经验得失,努力提高策划制作水平,在保证社会效益前提下拓展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发展。
    其实,从电视节目对摄影的关注和利用,我们不难看出摄影在电视媒体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央视《东方时空》、《人物》在内的许多电视栏目都访问过摄影师,各种摄影技术讲座时现荧屏,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参与主办的电视摄影比赛已登录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越来越多的新闻照片也成为电视传递信息的手段之一……
    《瞬间世界》停播并不代表着电视摄影类栏目的困境,更不能说明静态的摄影和动态的电视影像的不相融。摄影在群众中的普及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进行着,相信不久后,以追逐流行和时尚为己任的众多电视台会推出更多定位更准、专业性更强、让摄影人受益更大的摄影栏目,鲍昆理想中的影像频道也早晚会出现。
《中国摄影报》记者 大 木



 

中国摄影在线 中国摄影师 新闻中心 摄影比赛在中国 摄影师博客 人体人像 图片故事  现代影像 推荐摄影师 签约摄影师 投稿说明 书籍推荐 读图时代出版社
 

©1999-2010 中国摄影在线CPNO 版权所有
 《中国摄影在线》网站名称备案(京):0272000101200001
ICP备案号:粤ICP证B2-20050250 公安备案编号:4408013011040
E-mail:web@cphot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