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盛摄影展 真实震撼感动
文/知青后代


    [欧洲华文新闻网] 今天下午一个人去看了在巴黎的文革摄影展,体验了一种激情。(该影展由法国文化部主办,题为《李振盛:一位中国摄影家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历程》)
先前尽管设想了很多,觉得很有可能是一个反动或是积极的展览。事实上,有很多的中国人在国内混不下去了,愤世嫉俗,国外某些好事之人又提供了一片沃土,这也是很多情况下造成外国人对国人误解的主要原因。但是先前看李振盛的经历背景,看到他一直在做黑龙江日报的记者,又觉得不应该很反动。看完了展览,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感动!!
    李振盛用他冷静而公正的眼睛记录着文革中荒谬、残忍的一幕一幕,但是同时,李振盛也用他热爱生活的眼睛记录下了那个在我们今天看来动乱的时代里温馨而可爱的一幕一幕,学习的热潮,满身是奖章的劳模,和父老乡亲们感情甚笃的上山下乡的年轻人……
    今天看展览的人数之多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从来没有在一个展览里面见过这么高密度的人群,竟然需要向前挤才可以看到,而且都是法国人,每一个人都在仔细的看注解,轻声的评论。在他们中间走,我甚至觉得有些不自在起来,我为我们那个年代的蒙昧和无知而羞愧,特别是看到他们轻轻摇头的时候。我觉得我没有辩解的勇气和底气,因为事实情况如此,甚或更甚。
    李振盛是公平而公正的,他甚至稍稍有些偏袒我们的祖国,最丑陋的一面并没有完整示人,抑或是最严酷的情况并不容易照下来,更不容易保存下来。看这个完整的黑白摄影展,让我想到了《黑镜头》。摄影艺术是一种最真实、最有震撼力的艺术之一。因为真实,更有说服力,更有表现力,因而更有震撼力。
    李振盛自己都说,在那个年代每个人都停不下来,我们不能让周围的人觉得自己不够革命。我看到一张照片,是一个年轻的男孩子,也就十几岁的样子,嬉皮笑脸的给一个满脸痛苦的长者剪头,阴阳头。那张年轻而玩耍的脸和那张饱经沧桑而痛苦无奈的脸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那个孩子又怎么知道他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啊?!留下的,或许是一辈子的心债。
    我是如此轻而易举的体会到了展览所表达的那个年代的荒谬和严酷,以前只是听爸爸妈妈给我讲喷气式飞机,嘴里叼着袜子,今天看到真实的一幕一幕的时候,我几乎落泪。一刹那,我想到了爷爷,想到了姥爷,想起了奶奶,他们,竟然真的这样子被批斗么?!爸爸给我讲的爷爷如何被侮辱,如何坐喷气式,如何被撅着胳膊站了几个小时就是这样么?!天啊,爷爷是怎么挺过来的而一生都不响?!看着那一张张痛苦而扭曲的脸,抑或是变得麻木,驼背得厉害而深深弯曲的身躯,还有那些愚昧的看客,失控的狂热的人群,我想哭,眼泪已经涌到了眼眶的边缘。我想象到了爷爷奶奶姥爷都曾经是这样的受折磨,我的心因此而痛和憋闷。
    那些注释的文字是公正而没有偏激的成分。不要说外国人,即使是我,也根本无法理解不了为什么女儿会诬告父亲,为什么会有人诬告父亲乱伦。但是事实是存在的。那些照片和文字只是真实的记录。我甚至能感觉到李振盛一腔爱国的热情,他的文字(我不确定是不是他的原话)是温和、冷静的。大字报、当年的黑龙江日报、当时的记者证、毛主席语录、红袖章……这些都是极珍贵的历史资料,李振盛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机智将它们保存到了今天?!
    展览的后半部分是年轻的红卫兵学习毛主席语录的热情,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我想起爸爸妈妈,黑龙江,恰恰是李振盛拍摄这些照片的地方,这样的时间,爸爸妈妈也在那里无私而无奈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最美的年轻岁月。大碴子饭,大通铺,老乡……
    我很喜欢一张一个年轻的穿着厚厚大棉袄的、梳着两个辫子、傻里傻气有点土的年轻女孩子肩挑重物的照片,像极了妈妈年轻时候的黑白照片,感动从熟悉和共鸣中来。这样的美丽,是需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才会有一双捕捉美好事物的眼睛,才会拍出这样的美丽来。我甚至好奇的想和李振盛联系,这个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同时又尊重历史的摄影记者。

※来源:欧洲华文新闻网 作者:知青后代
 

中国摄影在线 中国摄影师 新闻中心 摄影比赛在中国 摄影师博客 人体人像 图片故事  现代影像 推荐摄影师 签约摄影师 投稿说明 书籍推荐 读图时代出版社
 

©1999-2010 中国摄影在线CPNO 版权所有
 《中国摄影在线》网站名称备案(京):0272000101200001
ICP备案号:粤ICP证B2-20050250 公安备案编号:4408013011040
E-mail:web@cphot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