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奥运会是个大赛场,更是摄影界展示水准与实力的舞台: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们早已秣马厉兵,配备最先进的拍摄和传输设备奔赴雅典;各大通讯社和图片供应商也在运筹帷幄,整合资源,力图借四年一次的奥运盛会来改变竞技体育图片市场的格局;摄影产业的巨头们更是不遗余力,不仅以产品和服务抢得先机,而且把奥运会贯穿于全年战略之中,以提升品牌价值。在热闹的夏日,摄影界与运动场上激情四溢的比赛一样,也在上演着一场场或明或暗的竞争。自本期始,本报推出“奥运摄影战”系列报道,从不同层面解析摄影界在奥运战场内外的竞争态势。
8月6日,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新华社摄影部体育新闻中心主任罗更前随新华社最后一批出征奥运的采编队伍从北京出发,奔赴雅典。至此,新华社采访本届奥运会的28名摄影采编人员全部开赴一线,为全面报道这项全球最大的综合体育赛事全面出击。同样踏上征途的还有中国新闻社、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等诸多媒体同行,一场彻头彻尾的奥运新闻摄影战将不可避免地在国内外两个战场同时展开。与往届奥运会单打独斗的模式不同,更多摄影记者开始融入群体作战的方阵,更多的媒体开始联手打造重磅出击的“联合舰队”,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强的实力迎接各方挑战。
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一结束,新华社摄影部便成立了体育新闻中心,经过4年采编合一体制的磨砺,一支专业化的体育摄影采编队伍已经形成。加之中国是下届奥运会的东道国,国际奥委会单独分配给新华社的80个采访名额中,摄影记者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8名,这个数字是悉尼奥运会新华社摄影记者名额的近3倍。为打好硬仗,体现新华社的整体实力,摄影部主任徐祖根、副主任刘洁亲自挂帅出征,罗更前任前方记者组长,体育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毓国任编辑组长,分工负责,通力合作。28名采编人员在主动请战的基础上层层选拔,最后经摄影部部务扩大会议确定。这其中既有体育新闻中心副主任赵迎新、记者陈晓伟、李岳及来自地方分社的郭大岳、刘大伟、杨宗友等老将新秀,也有摄影部其他部门支援整合的兰红光、刘宇等摄影名家,另外还有来自摄影部网络编辑室、发稿中心等部门的数名编辑。
新华社的奥运摄影报道半年前就已经开始,摄影记者戚恒从奥运圣火点燃便开始长驻雅典记录奥运进程了。目前,新华社编辑记者分期分批到达雅典会合,已进入紧张的临战状态。
谈及本次报道的总方针,罗更前说:“2008年,我们将作为主办国通讯社来报道奥运,要发挥更大作用,因而这次奥运报道特别受到国际奥委会重视,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有国际意识。我们的目标是要把所有奥运金牌和中国队所有奖牌产生的瞬间都拍到,在重点赛场派重兵,以保证图片质量,尤其是在中国队夺金时要有3名以上的摄影记者在场采访。”
新华社为采访奥运的编辑记者们配置了最先进的设备。善用佳能的记者每人两台EOS-1D
MarkⅡ,惯使尼康者则每人两台D2H,每位记者均配有300mm、400mm镜头各一只,带到奥运赛场的600mm镜头虽不敢说人手一只,但配备的数量绝对保证够用。新华社更投资80万元向佳能公司定制了重达35公斤的1200mm镜头一只,以备不时之需。这样超常规的“大炮筒”不仅是国内惟一,在世界新闻机构中也颇为少见,无疑是新华社摄影采编阵营中的“镇宅之宝”。每位摄影记者还配备有IBM新款笔记本电脑1台及无线上网卡、步话机等。为保证稿件传输,新华社不仅将宽带网接到比赛现场,而且租用了局域网频道,准备在开幕式等大型场合及时拍摄并编发照片,目前已确定的稿件传输方案有三四套之多。
中国新闻社虽然只有2个场地采访证,但仍派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新社摄影部主任王瑶和记者任晨鸣、毛建军、张炜等4人的摄影采访队伍。拿到国际奥委会颁发的场地采访证的还有《人民日报》的李石营、王霞光,《中国日报》的徐京星等摄影记者。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所属的媒体,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图文中心当仁不让地要在奥运会摄影报道中发挥更大作用,他们派出的5名持证摄影记者个顶个地优秀,不仅有该中心主任赵彤杰和摄影记者许阳,还有来自地方媒体的名将李锦河、王瑞林、郑迅。
与新华社全面开花、点面共抓的战略有所不同的是,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图文中心主要针对中国队做文章,照片也将围绕中国队的表现突出特色。为做好准备,从年初开始,该社采访奥运的记者们就亲临各运动队,一方面拍摄备战情况,另一方面熟悉队员和项目,为在雅典的发挥打下坚实基础。
在奥运战场上,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不仅要保证摄影记者将中国运动员夺金场面记录下来,而且给文字记者配备相机,拍摄中国代表团的活动等独家新闻,包括中国奥运代表团启程、到达、入驻奥运村、升旗甚至国家体育总局所属的华奥星空网站做视频直播时的采访都会有专人拍摄下来。
为克服没有更多场地采访证的困难,地方媒体和晚报、都市报群落则多家联手,以联合体的形式集中力量进行采访报道:
———中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特别组建了由《北京晚报》、《深圳晚报》等近20家晚报记者组成的“中国晚报雅典奥运先遣团”,早在5月19日距奥运会还有100天之时就起程,推开了雅典奥运报道的大门;
———7月21日,“TOM在线”网站宣布与国内专业体育媒体《体坛周报》合作,联手派出前线联合报道组,从奥运现场第一时间发回图文报道,用户可以24小时从“TOM在线”网站上获悉奥运赛事新闻和比赛花絮,《体坛周报》将为“TOM在线”提供量身定制的独家图文报道;
———8月1日晚,由《北京青年报》倡议发起的奥运报道联合体首批包括两名摄影记者在内的7名记者奔赴希腊。奥运报道联合体是由全国13个省市、地区的14家媒体和搜狐网站联合组成的报道团体,总共有30名记者。他们将在未来30天内形成协作关系,共享新闻资源,对奥运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日前,联合体的其他成员已陆续就位,他们在希腊统一租用住宿场地,统一建设信息平台,每天汇总联合体记者的新闻稿件,实现联合体内所有媒体的报道资源整合统筹,信息共享。此举不仅降低了报道成本,也避免了单打独斗、单兵作战,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记者作用,让他们在联合报道中大显身手。《北京青年报》此次共派出15名记者,其中包括该报摄影部主任胡金喜和魏彤、钱冰戈等3名摄影记者。
目前,抵达雅典的中国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们已准备就绪,除报道先期的奥运气氛外,将严阵以待,静候8月13日第28届奥运会的开幕。
《中国摄影报》记者 李晶晶 大 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