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报》讯
《大众日报》副总编辑许衍刚在6月底召开的“2004华东、华南地区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发言时,曾指着一幅图片运作流程示意图说:“这个看不太清楚的地方是图片总监的位置。”或许是该示意图中图片总监标记的颜色浅淡让与会者难以看清,许总才出此言,但这也有意无意间说明了目前报纸图片总监某种程度上的定位模糊。
随着图片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提升,图片编辑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图片总监”这个前两年颇为新鲜的名词早已成为不少报社的必设岗位———那些图片运用到位的报纸多数都有一位高水准的图片总监在把关。但图片总监的地位和权限如何界定,已设立了的图片总监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在不同的报社情况各不相同。最起码现在对图片总监的岗位多停留在共识上,不少报社尚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的运行机制。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目前,各报社设立的图片总监职位所属部门不一,如《北京晚报》图片总监由总编室主任张棣兼任,《深圳特区报》图片总监李楠的行政职务是总编室副主任,刚刚走马上任《大众日报》图片总监不久的孙京涛仍兼任着摄影部副主任的职务,更多的报社图片总监则是独立设置的岗位,比如陕西《三秦都市报》图片总监胡武功,广州《新快报》图片总监宋布军等。
图片总监是个什么级别,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在报社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无疑是众多有意设此岗位的报社老总考虑的重要问题。但对于报社这样的事业单位来说,市场化的风潮已将其全面推向由读者和广告客户决定生死的境地,包括任职者本人在内的图片总监职务的拥趸者们早已将这些因素置之身外。他们认为,重要的是要赋予图片总监这个岗位相应的权力。
孙京涛说:“图片总监是个技术职务,而不是行政职务,所以,用现行的行政管理体系对它进行评价,并不一定恰当。因此我认为,图片总监是否担任总编室主任或副主任不重要,重要的是给他恰当的权力以及有效行使这种权力的机制。”为此,孙京涛还写了一篇《图片政治学》,探讨图片编辑和摄影记者如何在与报纸各种力量的博弈中获得一种平衡地位。
《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贺延光不止一次地讲,图片总监应该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报纸整体图片运用的层面上对值班总编辑负责。
当然,对于某些有志且有能力担任图片总监这个业务把关人角色的报界人士来说,最紧要的思想转变恐怕还是从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中解放出来。
“视觉传播的终极执行者”
《浙江日报》图片新闻部副主任徐斌称李楠是“中国新闻摄影界少有的很年轻却对新闻图片拥有‘相当话语权’的女孩”。李楠认为,这种话语权就是要加强图片进入编辑环节之后的管理,加强图片在报纸整个运营系统中的管理。既然是管理,当然要赋予一定的权力。李楠特别强调:“这些权力固然是由那个担任图片总监的人来执行的,但不能认为这些权力是赋予个人的,应当理解为是赋予新闻摄影的。图片总监是视觉传播的终极执行者,这是视觉传播时代的特点。”
据孙京涛介绍,《大众日报》图片总监的权力基本上在以下几个层面上得以体现:参加定编会,为各个版面的图片使用拿主导意见;上夜班,与各版编辑一道商讨图片在版面上的合理使用;参与报纸图片报道的策划与组织;对各个层面上的摄影记者、摄影师进行任务指派和业务指导。至于他目前兼任的摄影部副主任职务,孙京涛的想法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他说,兼职的好处是可以真正脚踏两只船,把图片的生产环节与传播环节联系起来。但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大众日报》由于版数少,图片采编的总量不是很大,可以实施,但是一旦采编数量大了,就不一定适合,连接采编两个环节的图片总监,便需要在更高层面上想办法。
在《深圳特区报》,李楠的职责被明确定为:由总编辑和编委会授权,进行新闻摄影报道的策划和组织;管理新闻图片在版面上的运用和新闻摄影专版。她的工作权限则包括:对总编辑和编委会负责,签发各版图片;享有选择使用图片及图片在版面位置、大小和文字上的决定权(如遇领导活动的图片报道应遵照有关部门的指示并参照摄影部的建议而定);各版面编辑在图片使用上服从图片总监的决定,头版图片由图片总监提出意见,最后由值班总编辑决定。
据《北京晚报》报道,该报图片总监与当日摄影部值班主任共同负责图片的使用取舍,其分工明确:当日值班摄影部主任负责把关图片的视觉效果,选出适合刊用的图片,并对图片位置大小提出建议;图片总监对当日新闻图片全面权衡后签发各版,实现报纸最大限度地使用图片,确保报纸版面的视觉效果。
变“偶然出现”为“必然出现”
《深圳特区报》总编辑黄扬略在设立图片总监这个岗位时就曾说过,图片总监是我们新设的岗位,是加强和规范新闻摄影报道工作的重要措施。图片总监是图片销售环节的负责人,从报纸需要角度出发对摄影部提出图片要求,对摄影部的产品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图片总监相当于整个报社的大图片编辑,这个岗位是联结沟通摄影部———“采”与版面———“编”之间的桥梁。图片总监要告诉摄影记者报纸需要什么图片,同时,也要告诉版面编辑如何用好图片。图片总监设在总编室,兼任总编室副主任,责权明确地管理新闻图片。
对此番话,李楠感慨颇多:“有总编辑这么明确的指导思想,具体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但光有总编辑的支持是不够的,图片总监的工作职能最终仍要落实到规范机制上。享受到机制好处的李楠说,要想图片总监真正发挥作用,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建立现代新闻摄影新机制。这是时代的需要,现实的需要。只有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运营机制才能保证新闻摄影能量的最大发挥;才能将一张好图片、一个好版面的“偶然出现”变为“经常出现”甚至“必然出现”;也才能保证图片总监不显得多余,反而是必需的,保证其责、权、利落实到位,一以贯之。
《大众日报》的图片总监孙京涛每天下午3点钟会准时提着投影仪去开总编会,这倒不是因为他要给大家办讲座,反而是报社成文的图片运行机制赋予他的权力。许衍刚副总编对《大众日报》图片总监在这个运行机制中的主导作用如此概括:一是统一调度图片资源,进行筛选编辑;二是每天下午3点总编会,演示照片并提出处理意见;三是各部门主任和总编对拟用照片发表意见;四是图片总监参与夜班编前会,提出新稿处理意见,一起落实。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孙京涛认为,图片总监所做的工作是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个人能力及良好的图片采编运作机制是最重要的。
一些媒体编采人员拿到的本报社编写的《图片编辑手册》之类规章,就是规范和健全报纸图片运行机制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应该是位领军人物”
李楠提出,图片总监的工作目标应定为:一是树立报纸的视觉标准,二是确立报纸的视觉风格,三是建立报纸的视觉系统。但目前,国内能达到此高度的图片总监仍为数甚少。纵观目前设立图片总监职位的报社,虽说都有拍好用好图片的良好愿望,但众多在任图片总监的学识和能力却不太理想。
另一方面,李楠认为,设立一个新职位很容易,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不那么容易了。现在很多图片总监与图片编辑并没有什么区别,这就说明图片总监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至于报社是否设立这个职位,取决于报纸的现代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看来,图片总监并不是万能钥匙,报纸图片的运用也不会因为有了这个岗位而一朝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孙京涛介绍,图片总监在国外的称谓一般是“Photo
Director”。在报社或杂志社内部,他是图片采编方面的权威。在行业内部,他应该是位领军人物,尤其是在观念和创造性上。所以,一些伟大的图片总监是能够左右一个时期的图片价值标准的。提出一些全新的理念,扶持一批摄影师,是他们常用的方法。他认为,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的图片总监们都有待于提高。这是个比较长远的目标。我们的图片总监最紧要的目标是如何确立新闻摄影的行业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
至于图片总监的个人素质,李楠的观点是:第一,坚持原则的勇气与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第二,敏锐的新闻感和敏锐的政治素质;第三,对摄影技术的职业标准和对视觉语言的行文,也就是对影像好坏有独到的感觉;第四,对平面媒介的形象感觉;第五,必须掌握一些技术:较好的文字功夫、通英文、熟练上网等。
图片总监是一个新兴起的岗位,相互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每次研讨会总会有不少新闻摄影界人士围着几位优秀的图片总监交流。孙京涛等人正在探讨着仿效国外报刊图片编辑业界的做法,建立一个中国高层次图片编辑和图片总监的网络交流园地,以不断学习,共同提高,把中国媒体的视觉传播水平再向前推进一步。
《中国摄影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