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九届梅花蜡梅展频传春消息


    本报讯 记者铁铮 通讯员孔海燕报道 2月下旬的武汉东湖,2万株梅花绽放报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梅品种登录权威陈俊愉院士日前宣布,中国第九届梅花蜡梅展览暨2005年中国武汉梅花节隆重开幕。

    据悉,本届梅花蜡梅展览的众多特色之一,是梅花品种多、梅盆景艺术派别全,位居历届梅展之冠。参展的梅花品种309个,在国际上登录的梅花品种有142个,占国际已登录梅花品种的60%以上。参展单位有来自北京、昆明、南京、无锡、杭州、黄岩等20多个城市的33家展团。梅花派别有徽派的游龙梅盆景、苏州的劈梅盆景及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汉式梅等,基本云集了全国各地的梅花派别。

    据悉,中国花协梅花蜡梅分会会长陈俊愉院士还邀请了孟兆祯、傅廷栋、陈宗懋、吴明珠4位院士参加展览开幕式及相关活动,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6000多人在“我爱梅花,我为国花投一票”的签名长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本届梅展是历届水平最高、获奖作品最多的一届。在陈院士的主持下,评出了210个奖项。其中武汉东湖风景区管理局获组织奖、中国梅花研究中心获特别贡献奖。还分别评出了桩景、写意盆景、插花、布展等各类金奖、银奖和铜奖。

    本届展览规模之大,也是历届之首。整个展区面积达800多亩,地栽梅花万余株,梅花盆景5000多盆,及参展单位的1000余盆梅花写意盆景,使其成为规模最大、梅树最多、赏梅面积最大的梅花展。

    两梅展览期间多种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同时举办国际梅花蜡梅学术研讨会,还有梅花书画精品展、全国梅花蜡梅插花比赛、梅花知识问答互动活动、“以梅为媒”情人节浪漫游、梅花蜡梅相关产品展销、梅文化歌舞艺术表演、“梅花爱心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全国梅花蜡梅摄影比赛、梅花之星评比等内容。

    陈院士告诉记者,此次梅展颇有新意。除了一些艺术价值极高的百年梅花桩景参展之外,一批快速培育的梅花桩景崭露头角。这类盆景由人工培育,对于解决挖桩带来的环境问题有重要现实意义。其中山东藤蛟园艺场制作的4年生小盆景系列赢得了金奖,证明了专家们对此方向的充分肯定。

    展览中还可以看到,两梅事业发展迅速。一些贫困地区首次派出了代表队参展。陈院士说,两梅产业的发展,对于这些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梅展由武汉市政府、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共同主办,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管理局、武汉市旅游局、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承办。两梅展览每两年举办一次。

    据介绍,为了办好本次展会,武汉市政府投资1700多万元对东湖梅园进行扩建和改造,对梅园的苗圃基地、梅品种基地和梅花观赏区进行了规范改造,保持了大型梅园的协调统一。新建了一组明清江南园林式庭院建筑——妙香园,配套工程芳溪、放鹤亭、枕香榭、惜红桥、梅友铜像等也相继建成。与此同时,组委会还改造了原来的一枝春馆、冷艳亭等老景点。改扩建后的梅园无论规模还是梅花品种都有大幅增加,梅园面积由500多亩扩大到800多亩,梅花树由5000株增加到10000余株,梅花品种由262个增加到309个,成为中国最大的梅园。

    本次展会还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北京国际梅园的建设情况。据了解,北京国际梅园由陈俊愉先生亲自参与设计,它将通过精心规划,露天栽植抗寒品种,温室栽植不抗寒品种,向公众展示所有通过国际品种登录的梅花品种,同时兼顾赏梅、品梅(包括品尝梅花酒、梅花食品、梅花茶等)的休闲功能。该园预计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建成开放,届时第十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也将在该园举办。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摄影在线 中国摄影师 新闻中心 摄影比赛在中国 摄影师博客 人体人像 图片故事  现代影像 推荐摄影师 签约摄影师 投稿说明 书籍推荐 读图时代出版社
 

©1999-2010 中国摄影在线CPNO 版权所有
 《中国摄影在线》网站名称备案(京):0272000101200001
ICP备案号:粤ICP证B2-20050250 公安备案编号:4408013011040
E-mail:web@cphot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