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武夷山国际摄影周已于25日结束,纵观此次摄影周,有几大看点:
展览:“热点”没成“亮点”
数量:来自11个国家、地区的3700余幅作品参展,包括新闻、纪实、自然风光、人像、观念、人体六大门类,品种丰富。
质量:
本次摄影周的作品整体质量很高,包括当代中国摄影一线摄影师的最新作品和摄影新锐的作品,更有像从事纪实摄影多年并获得大小奖项无数的奥地利自由摄影师克里斯托弗·林(Christoph
Lingg)很有震撼力的作品。由于作品内容太过丰富,也可能是前期对参展作品的选择不到位,而偏离了本次摄影周的主题“历史·自然·文化——摄影与现代进程”,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硬伤。
人体摄影参展数量很多,但总体感觉仍停留在为拍人体而拍人体的水平上,使得“热点”没有成为“亮点”。
布展:展览主要集中在苏闽步行街,便于人们观看。长达5公里的展线,风格统一的展场设计、作品装裱,使得整个展场看来非常整齐,有规模和气势。但是由于布展没有一定的构思,没有充分发挥策展人的作用,外人看来只是简单的“悬挂”,造成整个展览看上去感觉平平,没有一个突出的作品群或说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成为本次展览的又一大硬伤。
论坛、幻灯会、研修班:热度不随气温冷
一整天的学术论坛,针对本次摄影周展览的观感以及人体摄影艺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一度达到白热化。
晚上进行的幻灯演示会及研修班,融理论与实践于一身,形象、直观地阐述摄影师的摄影理念。
论坛汇集了国内摄影大师及新锐20多人,参加人数与讨论的热烈度一同升温,并把高温一直延续到了晚上6时、寒露初上的幻灯演示会现场。
比赛:推新人推新作
赛事:本次摄影周5个大奖:“武夷”杯人类摄影进步奖 、
“德信美”杯中国经典摄影画册、图书奖、“武夷”杯时代经典影像暨收藏、第三届“金路奖”
、“青龙”杯“魅力武夷”国际摄影大赛,由117位摄影师“瓜分”了11.9万元人民币、1万美金的总奖额。
评价:本次大赛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推出几位有实力的青年摄影师。温州商报的记者大门,之前从未参加过任何摄影赛事和活动,这回凭借《青春都市》及在摄影周期间锐利敏捷的摄影观念一举夺得人类进步奖。
本次大赛在评选摄影画册、图书奖时,首次把图书和画册的社会功能及传播程度、出版数量放入了评选标准当中。
来自《人民摄影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