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集华夏最秀丽的奇峰美景于一体,造就了人类魂牵梦绕的天堂。
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核心区635.75平方公里的武夷山,其面积是我国目前28个世界遗产之最。这里碧水丹山,相映成辉,优美的自然风景,丰富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历史,演绎着武夷山的博大精深和迷人神韵!
在风景秀丽的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不仅自然风光奇丽,而且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走进武夷的乡村,你会被似曾相识的影像深深吸引,找回童年时才有的感觉。
曹墩——董天工故里 距离度假区15公里的曹墩村是清代学者董天工的故乡(董天工,清代著名学者,乾隆十六年,回乡省亲时撰就《武夷山志》8册24卷,流传至今)。古老的村庄座落在山水与田园之间,四面青山环抱,九曲溪源头的桐木溪穿村而过,土地平旷,一马平川,有良田农舍、鸡犬相闻的江南乡村景象。
拍摄内容主要有田园风光、民俗风情,沿东南方向的街道清一色木质吊脚楼,两边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作坊,如打铁、竹刻、根雕、理发、打金、草药铺,豆腐坊、草鞋店等,是创作的好题材。村里不时出现的猪、狗、鸡鸭、孩童以及牧归的老牛都可摄入镜头。村口的古民居“典斋膳堂”门前有精美的砖雕,内有“清香甘喉”之武夷岩茶、原汁原味的农家饭菜等等,既可一饱口福,也可收入镜中。村中老少皆热情好客,对摄影人颇友好,很是配合。
下梅古民居 如果你钟情于古民居建筑摄影,那就到下梅村去最好。下梅村距离度假区仅20分钟车程,村里保存了以邹氏祠堂为代表的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
于一体的典型清代民居特色建筑群。1千多米的岩溪穿村而过,沿溪两岸建有凉亭美人靠,具有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三雕艺术中多以历史人物、民间风情、神话传说为题,图案讲究、精雕细刻,人物造型逼真,环境描绘贴切、自然,书法艺术气韵灵活,展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有:邹氏家祠、邹氏大夫第、参军第、达理巷等。到下梅村拍摄可与村里的旅游公司联系,或请当地朋友引导以便节约时间顺利拍摄。
作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重要内容的闽越文化与朱子文化,分别在城村和五夫镇浓缩了它们的精华。
闽越王城遗址 闽越王城是中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重要考古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闽越王城遗址相邻的村庄叫城村,历史上繁荣的经济造就了城村富有特色的古建筑风格,至今保留有一址、二楼、三祠、四门、五碉、六渡、七牌楼、八景、九庙、36巷、99井和几十栋明清建筑。该村距度假区28公里。
五夫——朱熹故里 一代理学宗师朱熹曾经生活了40年之久的五夫镇,自古就有“邹鲁渊源”之美称,历代名人辈出,至宋代,名人、学者云集,工商仕农极为繁荣,词人柳永以及“刘氏三杰”在五夫孕育,名人辈出的五夫镇,可谓群英荟萃,这些闪耀千古的明星造就了五夫镇灿烂的历史文化。
这里可拍的东西很多:朱子故居——紫阳楼古树参天,庭院深深;兴贤书院古朴精巧,朱子遗风;朱子巷曲折回转,溜光的鹅卵石,仿佛折射出当年朱熹出门讲学的身影,朱子社仓、朱子家宴……无不包含朱子文化
附图1: 下梅古民居

刘达友 摄
附图2: 闽越遗风

叶忠惠 摄
附图3: 曹墩故里

余泽岚 摄
附图4: 玉女晨妆

郑友裕 摄
附图5: 九曲源

刘达友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