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近百组展览布展结束,数千来宾陆续抵达平遥,各项活动进入倒计时。我报编辑部已派出4个小组15名记者,进行全程采访报道,为广大读者朋友呈现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盛况,介绍参展摄影师及其最新作品,讲述温馨动人的影友故事……使读者朋友足不出户也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一起分享图片的快乐。敬请关注近期人民摄影报的相关报道。本期为大家介绍是部分参展作品。
这里有海外的风情
几十位海外摄影家带来的上百幅摄影作品都是第一次在中国展出。倍受中国摄影人尊敬的法国摄影大师马克·吕布带来了关于上海的一组黑白作品;美国摄影家杰夫·雅各布森带来了复杂的反映城市风光的摄影作品;曾获罗伯特·卡帕奖和世界新闻奖的法国摄影家杨·莫河文此次展出的作品是《事故发生以后》;一组来自韩国、日本的摄影作品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影像;还有来自法国、丹麦、西班牙、俄罗斯、莫桑比克等国家的摄影佳作。
这里有中国的力量
在各个历史时期,媒体摄影记者都率先承担了展现祖国发展、记录社会变革的历史重任,成为共和国发展的见证人、记录者。各大报刊的摄影记者以他们敏锐的新闻眼光、冲锋陷阵的敬业精神,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一组组震撼人心的新闻图片,为我们报道发生在中国及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向世界展现中国前进的脚步。本次大展汇集了来自中国最具权威、最有活力的中坚媒体的摄影回顾展,包括新华社50周年回顾展、北京青年报社回顾展、中国新闻社摄影部回顾展,以及人民摄影报社年度评选新闻摄影展览等极具历史价值的珍贵展览。
这里有蓬勃的声音
摄影的魅力无处不在,来自祖国各地的摄影家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大江南北的山川美景、风土人文。北到黑龙江,王福春带来《黑土地》,吉林邹毅带来了《吉林雾松》,北京邵华带来了《水木湛清华》;南到广州,广东广告摄影师展示了成熟的商业摄影水平,安哥、颜长江等广州摄影师联展体现了多元的创作风格;山西本土的张承德、王东风、刘效勉等摄影家也在自家门口搭起展台,“龙门杯”山西人看世界及外国人看山西影展,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关注。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山东、台湾等地摄影师的精品佳作。
这里有流动的影像
除了静态的图片,影像在这里流动了起来,中国15位艺术家的DV艺术联展《私人与公共的空间》,囊括了吴文光、蒋志、曹斐、英未未等DV开拓者、实践者的精彩作品,DV数码录像是一种新兴的个人写作方式,已被越来越多有着创新、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使用,多元的创作经历,使他们的思考与表现呈现出灵动而感性、自由而松弛的状态,是难得一见的高水准DV放映专场。
这里有新锐的冲击
正如策展人所说,这一组观念摄影“从一个侧面客观呈现当下图片艺术格局存在不同媒介、不同表达方式的多元共存形态”。命名为《日常态度》的中国观念摄影联展及师若夫、海波、王庆松等艺术家个展,聚集了来自美术、建筑、设计、行为、装置等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倍受注目,现在又以崭新的方式介入摄影这个艺术领域。《傻瓜一代》南方摄影群体展、来自四合苑、艺术文件仓库等著名画廊的推荐作品展,以及曾力、徐磊等摄影师的作品都呈现了多变的摄影语言与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里有女性的舞蹈
摄影界的女性摄影家一直是独具魅力的群体,人们关注她们,不仅因为她们数量较少,更因为她们用独特的视觉语言
。此次大展中不乏女性摄影师活跃的身影,包括娟子、红杏、王小慧、艾米、巴荒、区婉芳、邢丹文等等风格迥异的女摄影师,她们成熟、美丽、多才多艺且魅力十足,阅历丰富颇具传奇色彩。个性化的创作空间使她们的选题鲜活、自由灵动、风格鲜明。
这里有年轻的声音
也许他们的翅膀还显稚嫩,也许他们的功力还欠火候,但他们已经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寻找全新的世界,用自己的镜头表达心灵的声音,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中艺影像学校的年轻学生,在这样高规格的国际摄影大展上,自信地发表了属于未来的年轻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