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开坛 平遥论道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期间举办的中国建筑摄影论坛、中国纪实摄影论坛、中国人像摄影论坛和中国风光摄影论坛,作为大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提升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专业品位,促进学术交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据大展组委会负责人介绍,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期间开设中国摄影论坛,就是为了构建探讨摄影理论和摄影创作实践的平台,本着聚焦热点话题、关注焦点问题、提供争鸣场所和鼓励理论创新的原则,更好地推动中外摄影界之间的交流,为普通摄影爱好者与专家学者的面对面讨论提供一个绝佳的机会。
中国建筑摄影论坛先期于9月13日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拉开论坛序幕,全国百余名摄影师和建筑师参加该论坛。建筑摄影论坛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马国馨、清华大学教授楼庆西、首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获得者、摄影家于云天、首都图书馆新馆设计者徐健、《建筑创作》杂志主编金磊、上海建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何惟增等6名嘉宾,在华中师范大学编辑黄一璜主持下,就“记录或表现:建筑摄影的审美把握”的中心话题展开论述。专家们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与参加论坛的建筑师和摄影师们展开热烈讨论。论坛举办期间,组委会还安排了五台山风景区创作采风活动,并举办中外摄影家聚焦五台山摄影大赛。16日,中国建筑摄影优秀作品展在棉织厂展区展示了百余幅首届中国建筑摄影大奖赛的获奖作品。
阿尔卡特中国风光摄影论坛16日下午在古香古色的平遥城隍庙设坛开讲。论坛由《摄影之友》杂志执行主编那日松主持,杨大洲、王建军和朱恩光3位风光摄影大师与广大风光摄影爱好者共同探讨了风光摄影市场需求与艺术品位的关系,风光摄影是否属艺术范畴,沙龙摄影是否没落等问题。
17日下午,欧莱雅中国人像摄影论坛在绵绵秋雨中启动。骤然转冷的天气并没有挡住广大人像摄影爱好者参与论坛的热情。在台下观众和主持人——《人像摄影》杂志策划部主任宋厚方的双重“夹击”下,坐在台上的几位知名人像摄影师房翔、亚辰、岩熔灰和张华斌也有些应接不暇,但他们对国内商业人像市场发展、如何进入商业人像领域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也让观者点头称赞。
应该说,中国纪实摄影论坛是以“文化·生活”为主题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诸论坛中最为令人关注的,从18日下午城隍庙大殿前围得里外三层的人群就可知一二。在大众日报摄影部副主任孙京涛的主持和引领下,从嘉宾之一的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贺延光进入SARS病房采访拍摄的经历入题,围绕“黑白或彩色:纪实摄影色彩外观的意义”的中心话题,民族画报第一编辑室主任袁冬平、城市画报首席摄影记者曾忆城等嘉宾与200余名专业人士和摄影爱好者展开激烈讨论。随后,论坛移师壶口瀑布风景区继续举行。论坛期间还举办了中外摄影家聚焦壶口摄影大赛。
组委会为4个中国摄影论坛设立的时长似乎总是难以满足摄影人的需要,即便论坛结束后,仍有摄影人不断地向专家问这问那,与专家合影留念等。论坛的设立作为今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一个亮点,虽然存在诸如参加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时间仓促无法充分展开论述等方面的问题,但论坛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增加的成色和在中国摄影史上的开创意义是不可忘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