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平遥之契机 会四海之宾朋
9月16日—22日,是世界摄影人大聚会的七天时间,也是本报创刊二十周年举办系列活动的最佳日子。在本报积极参与组织策划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同时,与海内外影友共同度过了本报二十周岁的生日……
读者座谈会令众影友留连忘返
9月17日下午2时,300多名中外摄影人汇聚平遥乔家庄园,参加了本报创刊二十周年读者座谈会。其中,联系图片社总裁普雷基来了,香港《摄影画报》主编伍小仪来了,本报编委、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贺延光来了,三秦都市报图片总监、陕西著名摄影家胡武功来了,原《光与影》杂志主编晓庄来了,中国摄影报副总编李全来了,辽宁、山东、内蒙古、青海、广西、云南、安徽、山西、贵州、河南等地摄影家协会负责人来了,本报的老读者、老作者,新读者、新作者来了……
座谈会在300多名影友的掌声中拉开序幕,本报创办人、第一任总编辑任谷威首先介绍了本报的创办史及本报前十年的风雨发展历程。本报现任总编辑司苏实为大家介绍了本报发展现状及今后的方向。
会间,听到影友们最多的几句话就是——人民摄影报陪伴我走过了二十年的摄影之路,真是不容易呀!是人民摄影报让我真正走上摄影之路,人民摄影报既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贴心朋友,人民摄影报社是我们摄影人的娘家,今天我们来就是给“她”过二十岁生日来了……
座谈会上本报还为影友们准备了丰厚的抽奖奖品,一台4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10件摄影背心、10个摄影包、10本本报10年新闻评选精品画册、40套人民摄影报合订本等。穿插进行的抽奖活动不时将座谈会掀起一阵阵高潮。最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大家翘首以待特等奖“花落谁手”,由香港《摄影画报》主编伍小仪抽出的特等奖——一台4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来自北京的影友周小齐最终成为其得主。此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大家都说,人民摄影报始终都是为影友着想,在她二十岁生日之际,还想着为影友准备形式多样的礼物。我们最大的支持就是对她最大的回报。
影友咨询台
门庭若市
9月16日——18日,本报特地在平遥棉织厂设立了影友咨询服务台,每日都由本报北京影友咨询台主持人梁文骏老师和本报四名编辑负责接待影友的咨询,面对面与影友进行交流,现场为影友解答疑难,聆听影友对本报的良好建议和意见。
只要您走进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棉织厂展区,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人头攒动的本报影友咨询台。咨询台已成为平遥大展期间本报的影友服务中心,不管什么事,都来问咨询台的编辑。而且,许多影友和编辑都是在此第一次谋面,他们以往更多的交流是通过电话和信件。今天,在此相见,分外亲热。编辑也趁此良机向读者朋友约稿。影友和梁文骏老师谈到尽兴时,索性席地而坐,侃侃而谈。不一会儿,就围上来10几位影友,甚至连路过的平遥老乡也驻足旁听。据初步统计,三天时间,咨询台共为460多位影友解答了各种问题。最多的一天咨询人数达到了220多人。
版面精品展令影友大开眼界
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棉织厂展区,本报二十年报纸版面精品展成为此次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的一个亮点,也是此次大展中唯一的一个报纸展览。83个报纸版面基本上囊括二十年来中国摄影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本报的版面及内容设置。如本报报名的更改,《太阳与人》的争论,1992年最早的希望工程照片,WPP首次进入中国,北京国际摄影周……
从这83个报纸版面中,不仅可以看到本报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从中了解到诸多中国摄影事业的二十年发展史,本报二十年报纸版面精品展成为此次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观展人聚集的场所之一。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为国内外摄影人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本报亦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为影友服务的理念,让人民摄影也成为影友创作交流、展示佳作的良好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