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曦:影像与科技并存
早报记者 韦莹 2005-1-5 13:11:29
新媒体艺术无疑是当代艺术中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一支。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高新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电脑、便携式摄影录像设备等数字化技术被逐渐应用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新媒体艺术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已经囊括单频录像带、录像装置、多媒体光盘和网络艺术等,以其强烈炫目的现场感和互动功能在现代艺术中独占鳌头。
本届双年展中,英国录像艺术大师比尔·维奥拉、香港新媒体艺术家杨曦等人的作品都是典范,技术与艺术两大领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亲密关系。香港城市大学媒体技术研究中心杨曦教授在研讨会上指出,由影像技术所达到的已经改变了人们现在的生存环境,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感知方式。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所达成的混合现实(mixedreality)———现实和虚拟交织在一起,特别以“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即利用多媒体、三维建模、多传感器融合、实时跟踪及注册、场景融合等手段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为代表的当今最新媒体技术不仅用在艺术创作当中,也应用于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医疗、军事、教育、娱乐旅游等领域。
杨曦认为,电子技术就是终极艺术,新技术带给现代艺术家的灵感、创作意识和概念都是无以伦比的,带给观众的视听感观刺激也是其他传统艺术无法比拟的,随着对现代医学和神经学对人类视觉、听觉传输途径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媒体艺术家甚至可以利用人类视觉神经和声音传输的特点创作出最能直击人心的作品。因此,好的媒体艺术家甚至可以说就是神经学专家。
杨曦认为,艺术与科技存在着紧密的交互关系,譬如,随着油画艺术家不断找寻新的表达方式,而促进油画颜料的制作工艺发展;而在摄影技术出现后,摄影又逐渐变成一种艺术形式。而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艺术家往往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一来艺术工作者可能未必认识科技语言,另一方面鲜有科技人员能欣赏艺术作品,彼此之间缺乏共通语言,造成艺术与科技间的巨大沟壑,也阻碍双方的合作共生。
每当艺术家设计一件新鲜事物,不仅是艺术家觉得有趣,更希望从科技发展的角度也获得科学家的肯定,这才是真正艺术与科技结合。如此,一件新媒体作品的诞生不仅意味着某一件新艺术品的产生,在某程度上更是一种新的思考方法的形成,因为技术语言的改变,创作人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变时,产生了多种新的思考模式,其中最简单就是可以将一个人的身体语言或身体能量数据化。他认为,人的身体语言中包括许多潜意识的元素,艺术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这些潜意识数据化,再加以研究之后,所得出的数据又可以转化为很多不同的表达形式。比如杨曦2002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完成的《躯体画笔》,利用了行动绘画、计算机媒体技术、背景红外线剪影技术等高新技术,并逐渐发展、日趋渐佳,如今已能做出更为丰富的多种形式展示———利用这些新技术的发展,表现出艺术更广阔的拓展空间。
|